01行至“深水区”
新时代背景下ESG的路径探索
向前追溯,在ESG理念被提出之前,已有“责任投资”“绿色金融”等与之密切关联的概念提出。2006年,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发布,同年高盛公司发布了一份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治理概念整合在一起——ESG概念被明确提出。 2023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首套全球ESG报告标准,为各国公司披露统一的气候和可持续信息提供了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各国公司之间的可比性。 放眼国内,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细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美丽中国建设、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建设等一系列政策,都在不断丰富ESG的内涵与外延。 与此同时,ESG信息披露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具体。今年5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雏形初现,其后续的正式发布与生效实施,将推动中国企业在ESG领域更标准化的披露。 夏维淳认为,开展ESG工作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政策,真正探索出一条ESG工作的“中国路径”。作为国内银行业ESG实践的先行者,兴业银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有20年历史。早在2004年,兴业银行就引进了国际战略投资者IFC,在国内率先推出能效融资产品,开始践行绿色金融;随后成为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I)全球创始成员,还成为国内率先签署联合国《立即实施碳中和》原则的银行。

02夯实竞争力
塑造上市公司长期价值
近年来,除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多主体将ESG作为组织可持续治理的新观测维度外,伴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推进、海外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监管的持续推进,ESG在资本市场、投资领域的发展也已进入2.0时代。今年4月,我国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明确表示上市公司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
从上市公司来讲,未来ESG表现将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更加密切相关。随着披露体系越来越健全,今后会有更多的ESG投资机构参与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数据是直观的。以兴业银行为例,在主动投资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140家外资机构持股兴业银行,其中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的机构占比约36%;被动投资方面,持股兴业银行的ESG ETF中与明晟指数挂钩的占比高达91%。据“标普全球”的分析数据,兴业银行去年明晟ESG评级自A级升级为AA级后,某支ESG主题指数基金对其持股数量提升127.65%,是另一支非ESG主题指数基金增长速度的8.7倍。
不难理解,从资本市场而言,ESG表现可以有效反映企业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和抗风险能力,甚至可以看作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人的一种“风险排查机制”。因此,ESG理念正日渐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
据中金公司研究预测,中国ESG投资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20万亿元至30万亿元,占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的20%至30%。迅速增长的ESG投资规模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基于此,企业有动力将ESG理念融入组织战略和重大决策、日常经营管理,主动编制ESG报告,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夏维淳也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良好的ESG表现势必会促进公司长期价值的回归。
同时,对于银行而言,发展ESG意义不止于“作为上市公司本身”,还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银行可以通过给客户做ESG评级来调整信贷规模,“ESG做得好的企业风险相对比较低,银行可以增加对它的信贷投放。”
在具体实践中,夏维淳提出“在过去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新增一张表”的做法。“未来我们可能要基于碳足迹、碳账户建立一套表格,甚至是E和S、G一块,这两张表结合起来考量给企业的融资。”
在高效的ESG管理体系下,兴业银行积极探索可持续金融创新实践,主动肩负绿色领军银行的责任与使命。在推动ESG“本土化”的同时,面对我国低碳转型和民族企业“出海”等需求,将ESG领军优势转化为差异化服务能力,创新探索“金融+非金融”可持续发展服务模式,探索将ESG的理念植入企业基因,助力我国企业持续增强“出海”竞争力。
如兴业银行苏州分行一家客户,在境外融资时面临要提升企业ESG管理能力的难题。兴业银行通过总、分、子公司多方专业力量,助力企业梳理其内部ESG相关指标和管理体系,搭建ESG管理架构,提供ESG管理绩效提升建议,帮助该企业实现Wind ESG评级从BB提升至BBB,行业排名从第86名提升至第6名,有效降低了客户境外融资成本。兴业银行不但实现自身的“从绿到金”,也帮助客户实现“从绿到金”。
“通过运用好ESG工具,兼顾政治意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家银行才能行稳致远,才能与客户共赢,获取未来长期价值。”夏维淳表示。
结语:展望未来,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各方评级与标准的相继落地,我国ESG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这些都为行业行稳致远提供更精准的指引,也对开展ESG实践提出更高要求。 一个共识是,未来ESG 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性、精细化标准将不断提高,与企业价值回报的关联度会更加紧密。作为国内较早重视和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行业之一,兴业银行等各大银行的传播ESG理念、推动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但,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