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财经 一向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以创新著称的中国银行,近日被其创新的“优汇通”业务拖进了“洗黑钱”丑闻。面对质疑,有消息称中行已经将该业务暂停自查。而央行则在昨天表态称,目前正在对相关情况了解核实。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7月9日曝光称,中国银行涉嫌“洗黑钱”,其广东分支行有一项“偷偷摸摸、似乎见不得光”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优汇通”业务,绕道突破了我国有关个人每年5万美元换汇上限的规定。 据央视报道,中国银行为了拉客户,和移民中介相互勾结、帮客户造假洗钱。“不管客户钱从哪来,怎么来,都可帮其弄出去!”中行某支行工作人员称,“说白了,就是帮您洗一下钱”。中国银行帮银行换外汇将收取一笔可观的费用,手续费大概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相当于汇率贵点。报道引用中行工作人员的表述,并称中行默许了部分客户通过PS等手段做假的收入合同,以此来证明中行的“洗黑钱”行为。央视认为,中行突破管制帮助问题资金外逃并打到国外账户,涉嫌违法。 对于央行报道的质疑,中行进行了否认,称报道中提及的“地下钱庄”和“洗黑钱”情况与事实不符。中行称,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有关分行按照有关监管规定和反洗钱等要求,制定了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对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和资金来源证明材料有统一和明确的办理标准。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报备,办理时对业务材料进行逐笔审核,且每笔业务均报送监管业务系统,较好防范了业务风险。 虽然中行有关人士周四明确表示,该项业务不违规、不违法,因此不会叫停。但媒体报道称中行广东地区人士证实,在央视报道之后,目前该业务已经基本暂停,主要是为了配合自查。 腾讯财经从沪上一家中介机构处,获得了来自中行的“优汇通”汇出业务的宣介资料。该资料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并明文要求合同文本需提供相关有效性证明,如公证律师见证等;提供合法收入来源证明、有效的用途证明。不过这并不能证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会像央视所报道那样出现默许造假的情况。但据中行人士私底下表示,即使存在,也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是系统性行为。 中行“优汇通”业务材料显示,该业务“可避免客户将超过年限额5万美元的资金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跨境的汇款,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中行广东分行人士承认,这一业务实质上就是客户摆脱地下钱庄,在银行的帮助下实现相同的目的。某种程度上,“优汇通”就是抢地下钱庄的生意。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腾讯财经称,相比而言,同样的50万美元的流出,通过银行的渠道比通过地下钱庄的渠道,更有利于监管:因为地下钱庄多数资金并不跨境,资金在境内外分别进入指定账户,少有信息可追踪,除非这一钱庄被打击到了;而通过银行汇款,至少需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是可以监测到的,不易形成统计遗漏。 中行的声明强调了这项业务的合规性,称“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我行及相关银行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于2011年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两种用途。” 不过,接近中行广东分行人士告诉腾讯财经,这项业务多少有些处于灰色地带:实际上没有正式的文件审批,但同时又获得了监管层的默认。——与该人士此说法对应的是,在中行的声明中,使用的措辞是“汇报”、“报备”,并未使用“审批”等字眼。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在2011年拓展到全国,目前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只针对企业的国际贸易,而并非是针对个人的国外投资移民,个人换汇是不允许走这条通道的。在此基础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开放度较低,且限于经常项目。2013年有所突破,浙江省义乌市试点了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即个体工商户以个人名义在购货销货时,可以直接与境外交易对手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此次“东窗事发”的中行广东分行所在的广东省,也曾经非常接近于改革的进一步突破。本地报纸《时代周报》2013年4月报道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相关人士称,“目前广东省是可以用个人名义对外汇出人民币,只要在境外有户口,就可以将境内人民币汇出境外同名户口之下。”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管局官员对腾讯财经表示,对中行“优汇通”业务毫不知情,“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做起来的。”据他介绍,由于这项业务是跨境人民币汇款,不涉及境内的换汇程序,因此不属于外管局管辖范围,跨境人民币业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在管。 据接近此项业务试点的银行业人士估算,目前中行优汇通的存量业务已接近20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规模就达百亿元。 尽管遭到了央视的批评,也不敢在声明中直接点央视的名,但中行还是“倔强”地表示,“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发展改革、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点,随着‘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人员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多位银行业从业人士称,从目前的实际出发,5万美元的换汇上限的确已经不能满足很多居民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堵不如疏,与其让资金通过不可控的地下钱庄流出,不如通过更可控的银行渠道。此外,他们还建议5万美元的上限可以进一步地提高。 另一家国有大行的一名总部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此次中行的“优汇通”业务,虽然有其灰色的特征(监管层“未正式审批、但予以默许的”),但总体来说是符合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的大趋势的。虽然不能排除中行的部分工作人员的确纵容了一些材料造假,进而发生洗钱的可能性,但这不是主流,“不能一棍子打死。” 针对舆论关注的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洗钱质疑,中国人民银行10日表示,已经注意到媒体有关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报道,正在对相关情况了解核实。央行发言人称,近年来,顺应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本着积极稳妥、合法合规、市场导向、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原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办理机构要坚持依法合规,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防范法律和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