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金融梦,今朝新征程。35年磨一剑,而今从头越。以榕树著称的福州,在区域金融中心的格局中才露“尖尖角”,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海西现代金融中心的愿景阔步前行。 今天,本报《金福州》专刊携手福州市金融办、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联合推出《福州百年金融梦》(中篇)报道。 寻找福州自己的“华尔街”   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金融城、日本的新宿,以及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金融街”等等,国内外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表明,每个知名的金融中心,都拥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金融功能区,或者是金融商务区、金融集聚区。 现代化的金融功能区是金融中心的“名片”乃至整个城市的“形象”,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福州传统的金融中心商务区位于五四路——湖东路,发展空间受限成为其更好更快、更强更大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福州的决策者们在地图上开始寻找自己的“华尔街”,以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作为海西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的金融梦想始终铭记于心,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蓄势待发——福州总部经济优势不断扩大。省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政策、区位、环境等资源因素,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对金融业、商业有极强的吸引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一批大型证券、保险公司在此均设有区域性总部,其它商业银行包括一些国外银行也有分支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福耀玻璃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福州,服务范围广,资金流量大,金融需求各异,极大地促进了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的形成。 福州人才和智力优势亦越来越明显。驻榕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之多、各类人才密集度之高,使福州发展金融业的人才智力优势木秀于林。 福州还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临海近台湾,北承长三角经济圈,南接珠三角经济圈,使得福州成为海峡西岸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两岸交流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9年,海西发展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福州作为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位置再一次明确。4月26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尤其对两岸金融行业人士来说。这天,在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合作由此提速。这一年的春天,海峡金融商务区落子福州闽江之畔,定位为海峡两岸金融商务汇集交流中心。 海峡金融商务区承载新梦想   如果说金融商务区是对福州百年金融梦想的传承,那么如何将梦想放大则是福州面临的新课题。2010年12月,福州市与在榕金融机构座谈会举行,为福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指明方向——“把福州建设成为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通达、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海峡西岸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 这一年起,我市陆续颁发了《福州市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福州市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新入福州的金融机构,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在福州新设立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购地、购房及租房等方面将享受不少优惠。” 重金奖励必有斩获,高额扶持定有回报: 2010年:恒丰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及厦门银行等3家银行登陆榕城; 2011年:第一只反映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指数“中证兴证海峡指数”在福州发布; 2012年:渣打银行福州分行在榕正式开张,成为福州首家欧美外资银行;同一年,世界保险业巨头大都会人寿正式落户福州; 2013年:浦发银行首家社区银行落户福州,标志着浦发银行社区银行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批金凤凰翩翩来榕“安家落户”。来自市金融办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我市共吸引11家法人总部、22家国内外地区性总部(其中外资3家)金融机构入驻福州。目前全市共有银行类机构47家,证券、期货公司78家,保险公司51家。 伴随着福州城市建设“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战略的推进,作为福州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主战场”,海峡金融商务也迸发出惊人的凝聚效应: 2011年4月,建行福建省分行综合业务大楼在海峡金融商务区举行奠基仪式,这是海峡金融商务区第一家开工建设的金融综合业务楼; 2012年6月,台湾富邦金控通过公开竞拍方式成功竞得海峡金融商务区U地块,成为首家入驻福州海峡金融商务区的台资金融总部企业; 2013年9月,广发银行进驻海峡金融商务区;今年4月16日,位于申发大厦的福州分行正式宣布开业,并致力打造“中国最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银行”…… 经过5年的厚积薄发,今天的海峡金融商务区发展气势如虹,与五四路——湖东路传统金融核心商务区相互补充,并迎来“华彩蝶变”的新时代: 兴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福州农商银行、建设银行、进出口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台湾富邦金控(台资)、富闽基金会、郑和基金等11家金融机构,竞争入驻海峡金融商务区,其中海峡银行大楼今年3月上旬封顶,建行福建省分行综合业务大楼4月1日封顶,承载金融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已初步形成,并将冲天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