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有时千回百转,有时一泻千里,其中有历史节点的闪回,也有重大机遇的青睐。 回首历史,1862年第一家外资银行登陆福州,到民国时期聚集了30家银行,红极一时。时隔百年,进入新世纪2011年,福州“高规格”提出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在福州金融发展史上写下了里程碑式的一笔。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拥有百年深厚金融底蕴的千年历史名城,又该如何按照“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总体部署,争创国家对台金融合作示范区,实现怀揣已久的区域金融中心梦想,更好地服务于福州实体经济发展? 即日起,本报《金福州》专刊携手福州市金融办、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联合推出《福州百年金融梦》系列报道,以资借鉴。 汇丰银行今年将重回福州 将历史的指针,回转上百年。时间在这一刻重新开始。 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外国资本大量输入,福州洋行林立,外国资本纷纷在仓前山(今福州市仓山区)开设外资银行,开福州现代银行之先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谢志忠教授告诉《金福州》专刊记者,1862年,英国、印度合营的“印度商业银行”(又称“汇隆银行”)首先在福州设立代理处,这是近代福州的第一家外资银行,也是近代福州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 如果说“印度商业银行”开创了先河,那么“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这两家世界性大银行则在福州银行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汇丰银行”(全称“香港上海银行”),最初由在华的英、美、德籍商人合股经营,后权力独归英国商人,1864年8月创立于香港,1866年在福州设立代理处,1868年升格为福州分行,行址设在南台大岭顶汇丰弄。 “麦加利银行”(音译“渣打银行”),是英国政府特许组建的殖民地银行,代表英国资本利益专营东方业务,1858年成立,1868年就到福州设立分行,其实力与地位仅次于汇丰银行。 如今,在福州市残存的老街巷、老建筑、老牌坊和不多的老照片中,还能让后人追忆福州金融机构昔日繁华的历史。日前,《金福州》专刊记者穿过狭长的福州仓山塔亭路汇丰里,小弄尽头拐弯处,一座被旧民房包围的两层建筑,就是原英商银行——汇丰银行,如今已是市二医院的宿舍,似在无声诉说着如歌辉煌往事。 历史总是以它自己的脚步前进的。时隔140多年后,2012年底渣打银行再次回福州“跑马圈地”。今年,号称“世界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之一”的汇丰银行,也将重新进驻福州,相信没有人会质疑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跨国金融机构的明智选择。 3家台资银行将入驻福州 福州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关系源远流长。 早在110多年前,台湾银行业也与福州开始了紧密的联系。1899年6月,福州豫大号钱庄作为台湾银行代理店,办理台湾与内地间的汇兑业务。1905年,台湾银行福州分行成立,时称福州出张所,行址设在南台泛船浦。 弹指间,已过百年。今年1月,我市提出“争创国家对台金融合作示范区”的目标,对台湾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借助两岸服贸协议相关政策的东风,今年台湾华南银行、彰化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将在福州设立分行。 “今年3家台湾银行将到福州设立分支机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显示福州在对台金融合作方面的优势逐渐发挥,榕台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谢志忠教授评价说。 入围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提起福州金融史,民国注定是无法绕开的。 民国时期,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四行、两局、一库”以及浙江实业银行、华南银行等民营银行也在福州设立分支机构,福建省政府筹建的“福建省银行”在福州设立总行和营业机构,福州的国内银行机构达30余家,红极一时。 当时间之轴拨至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迅速接管了国民党政府在福州的19家金融机构,并对其进行改组,建立起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在吉祥山成立,指导全省金融工作,并设立营业部直接办理福州市的各项金融业务。 岁月如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1984年,福州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福州经济金融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1987年,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把福州列入全国第三批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市金融办副主任俞敏介绍说,在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指导下,1987年4月7日,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转了市体改办、市人民银行《关于福州市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福州市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从此,福州金融业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一个新的区域金融中心悄然在祖国东南之滨、台湾海峡西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