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林:“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协同创新中心”落户福州
2014年3月4日 17:35:16
2月11日,本刊推出《互联网金融山雨欲来风满楼》。连日来,引发读者网友的关注。传统银行业如何“绝地反击”? 互联网金融如何改变百姓理财观……昨日,《金福州》专刊记者采访了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林。
记者:余额宝、微信红包……马年春节以来,互联网金融产品成市民新宠,请问李林院长,互联网金融如何改变百姓理财观?
李林:互联网金融将重新定义中国市民的金融资产。互联网支付、存款、贷款、证券投资、保险等会发生积极的创新变化。从存款到余额宝、理财通,市民既享受了活期存款的便利,又获得了高收益。
另一方面,市民从当初到处找缴费场所,到现在利用便利的互联网环境,带上手机或者移动电脑就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消费、缴费、理财等各种金融应用;也可以从当初随身携带多种消费卡,到将来一卡通用,利用一部手机或者一张卡片就能实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消费、身份认证等应用。
记者:马云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请问传统金融业要如何“绝地反击”?
李林:传统金融业应该进一步巩固自己已有的庞大用户基础,强化自己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快变革、创新,拥抱互联网金融,快速挺进移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金融。传统金融业的劣势在于没有互联网企业运行的前端大数据基础,无法从大数据中挖掘客户信息和金融意向。
出路有三条,一是自己涉足互联网商务交易平台和交易,像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工行正在江浙试点“天天益”,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如意宝”。二是与互联网商务平台合作,如小米与北京银行合作,天弘基金与阿里巴巴合作余额宝,腾讯与国金证券合作佣金宝。三是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研发、运营机构和三大通讯运营商合作,快速挺近移动支付和移动互联网金融,这也是最佳的方案。
记者:近年来,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在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哪些富有成效的探索?
李林:从2013年初开始,金融学院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实质性探索,先后与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和福建省分行、中国移动福州市公司等以及台湾东海大学和中原大学签订了协同创新协议,共建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目前“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正联合主要运营商,探索手机支付新模式;联合多家企业、高校等,致力于新技术、新业务、新规范的研究,以期应用于市场,为福州乃至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记者:当前,福州正在构建海西现代金融中心。请问我市要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契机,来推进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建设?
李林:当前我市应该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保护创新,又防范风险。比较好的思路是展开积极研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支持模式,促进互联网金融的产学研用机构的自主研发、产业推广甚至协同创新。
具体地说,移动支付的建设可以结合省委省政府推进数字福建工作的文件要求,从政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一是规范各民生行业互联网金融接入标准,为海西现代金融中心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二是打破目前各领域各自为政的行业壁垒,真正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的最初理念。
记者 陈为潮 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