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微博]李婧暄、葛丹 导读:昨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在欧元依然坚挺、美国成功避免了财政悬崖、中国也避免了硬着陆的情况下,2013年的经济形势要比去年好很多,但也不能过度乐观,今后还是要做一些结构性调整。 朱民预测增速将达到8.2%,但他表示“中国经济的关键不是增长速度问题,而是增长质量问题”。 观点一: 美国依然是现金天堂 我们每天看到的地图是由地理位置区分的,如果用经济数据来区分的话,经济地图是什么样的?昨日专题午餐会上,朱民首先为大家展示了一系列有趣的图片。 如果用GDP对国家和地区进行定义,地图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美国很大、中国很大,而俄罗斯非常非常小。而在贸易数据定义的地图下会看到欧洲非常大。如果用跨境的金融活动、金融交易等金融联系定义一幅地图,中国就变得非常小,反而是地理面积很小的卢森堡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朱民说:“美国仍是现金天堂,所有的钱会进入到美国。因为这种全球化以及相互联系,外部的任何变动对国内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观点二: 形势转好但不能过度乐观 今年经济形势会如何?对此,朱民表示今年会比去年好得多。以前担心欧元区是否会崩溃,美国是否会出现财政悬崖,但是欧元仍然这么坚挺,美国成功避免了财政悬崖,中国也避免了硬着陆。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不要过度乐观,而且要做很多结构性调整。 经历了急速下滑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还能达到什么水平? 朱民表示,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达到8.2%,可能比以前强一点。朱民更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的关键不是增长速度问题,而是增长质量问题。他解释称,在危机处理当中,中国处理得不错,从出口导向型向内生驱动型发展,中国需要有更多消费驱动增长模式,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现在总体来讲大家更加愿意从事消费活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使贸易重新回复增长的重要的基础和原因,至少比12个月前更好。 观点三: 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 朱民表示,金融业的改革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实体经济为主。朱民认为,目前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是离开了实体经济服务走向自我服务,整个金融业市场的交易速度加快,波动也随之加快,不仅容易产生金融危机,还会误导实体经济。 “金融业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其中包括要为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中国的老龄化以及抵御外部冲击服务。” 朱民介绍说,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外国影响对中国GDP变动的影响占30%左右,但危机发生后,外部冲击对中国GDP波动的影响高达65%。在这一情况下,中国如何有效地防止外部经济冲击,维护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业。因此金融业的改革任务很重,要建起金融防火墙,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 朱民表示,IMF去年对中国金融体系做了全面的监测,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还是健康的。但与此同时,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整个传统业务只占60%,40%已转移到影子银行,这说明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