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消费者金融知识的匮乏和安全意识的薄弱正在使一些诈骗分子有机可趁,银行则主动承担了起宣传反诈骗金融知识的社会责任,力图让消费者能主动防范骗局。近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积极参与“金融知识进万家”,响应福建省银监局号召,通过多种渠道增强消费者辨别金融诈骗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在宣传活动中发现,最受市民欢迎的是防诈骗知识的宣传,因此希望能通过介绍金融诈骗的具体知识和案例,提升消费者保障资金财产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据悉,近期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成功防堵的诈骗案例集中体现为两个类别,具体如下:
(一)以绑架要求赎金为由。前不久的一天中午,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某支行客户刘女士(年龄约
60岁)在大堂桌前填写转账单,保安员小李询问时,刘女士在纸上写下“请不要跟我说话,我儿子被人绑架,要
20万元赎金,请走远点”。小李在纸上写下“会不会是骗子?打电话证明一下,用别的电话或发短信”,她又写下“我的手机开着,对方(诈骗分子)能听到我的声音”。保安员小李立即协同支行大堂经理劝说客户,当场与刘女士家人取得联系,在确保其儿子安全后,该客户停止转账,避免了经济损失。
(二)冒充公安局等国家机关人员,以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日前,客户陈先生(
60多岁)来到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某支行,要求理财经理小林帮忙将
5000元现金汇往指定账户。原来陈先生收到的一条短信声称,他的邮包被公安扣留,要求打指定的电话咨询。陈先生拨通电话后,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吴警官”,告知陈先生的邮包里有违禁物品,已立案调查,要求陈先生将其所有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内。陈先生表示自己资金无法提前支取后,对方就要求陈先生立即存
5000元作为保证金。小林了解情况后,劝陈先生千万不要上当,客户随即终止了交易。
目前,该分行发现的各类诈骗案件的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特征,消费者可以此鉴别并防范骗局:
(
1)客户姓名、电话或其他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掌握。
(
2)被骗客户以上了年纪退休人员为主。
(
3)部分诈骗分子冒充公安办案人员等权威机关工作人员,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包装(如修改显示电话号码等),进行诱骗和吓唬。
(
4)以保证资金安全为名义,将现金转入不法分子指定账户。
(
5)在诈骗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联络以控制客户,不让客户有跟其他人沟通或冷静思考的时间。
(
6)要求客户保密,不得告知任何人,特别是亲属和银行工作人员。
客户如果接到诈骗电话,应在挂断电话后,冷静思考、咨询亲友。应多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流,如果资金被转走应立即向公安报案。一旦获得诈骗方信息,应立即向公安部门举报,配合公安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