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晓曦
9月将至,大学新生即将踏入校园。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将开始独立消费的新生活。近年来,因为大学生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且喜欢更轻松快捷的消费方式,出现了银行卡被盗刷、身陷“校园贷”等事件。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提醒大学生,消费时不可盲目攀比,应理性科学消费,特别应注意消费安全。
快捷支付 安全第一
近日,正在读大二的小英在街边的服装店购买衣服时,店家告诉她扫描二维码可返10元红包,她便扫描了店方提供的二维码进行支付。之后,小英的银行卡在几日内被连连盗刷,总共损失约5000元。
后经警方调查,小英的银行卡被不法分子盗刷,因为她扫描了服装店提供的“有毒”二维码。不法分子通过向小英手机推送病毒的方式,屏蔽了银行发送的扣款提醒,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小英卡内的资金进行了“大挪移”。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提醒:
一是大额交易尽量不使用扫码等快捷支付方式;二是使用二维码收付款时要弄清收款二维码和付款二维码的区别,交易前确认交易金额、收款码准确后再扫码,不随意向陌生人发送付款码,支付时尽量选择使用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三是绑定在第三方支付的银行卡,建议保留少量金额,以控制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适度消费 理性购物
为了买饰品和衣服,大一女生小敏通过“校园贷”借了12500元。因未及时还钱,这笔借款“滚”成了23万元。中介公司最初告诉小敏,通过小额贷款进行分期,每个月只要还几百元。小敏便动心借了款,结果背上了“高利贷”,还遭遇中介公司多次恐吓催债。
据悉,原本以月息“0.99%”造成“低息”假象的“校园贷”,实则是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则又成了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提醒:
大学生在消费时应做到量入而出,不要盲目炫耀、攀比,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应树立文明、理性、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平时可学习和了解理财知识,学会对金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若已经身陷“校园贷”高息陷阱,应主动寻求学校或法律方面的援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必要时可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