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改”有亮点
2015年12月31日 17:20:18
回望“十二五”,福建金融改革“试验田”全面提速,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泉州金改区、三明沙县农村金改区、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等地区的“金改”各具亮点,并为其他地区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金改”亮点一:建设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福建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不断推出各项惠及两岸的金融政策,自贸试验区红利不断释放,包括支持台湾地区的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保险公司到自贸试验区设立经营机构;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两岸合资金融机构等。截至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提出的43项金融开放创新试验任务中,有关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的有18项。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对台金融合作新措施,作为定位于建设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的福州自贸片区,已吸引多家中外知名金融服务机构先后落户。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类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目前,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已引进了13家金融企业入驻。其中,南台岛区块已对接洽谈金融和类金融项目85项,54家金融类企业完成注册。
随着榕台两岸金融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良好。截至今年10月,福州自贸片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实现了倍增,达147亿元,同比增幅达127%。各银行在福州自贸片区开展的外币离岸业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已取得了离岸业务牌照。此外,平安银行率先在福州片区设立离岸业务中心;交通银行总行已批准在福州设立离岸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银行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已落户。
“金改”亮点二:搭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金融合作的示范“窗口”,厦门自贸片区积极发挥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中心和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作用,着眼于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开拓两岸特色金融业务。
自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全面启动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搭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这意味着台湾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在厦门注册成立的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截至目前,已有19家企业完成签约,签约金额达20.05亿元,办理提款金额近3亿元。
作为大陆唯一向台湾地区提供和回收人民币现钞的承办行,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已累计为31家台湾地区参加行供应人民币现钞。截至今年10月末,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金额已达到人民币56亿元。
此外,为了更好地搭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厦门市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入驻自贸试验区。目前,台湾第一商业银行厦门分行已正式开业;平安银行已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离岸业务中心、保理业务中心和跨境结算中心。同时已有各类保险经营机构8家、登记备案6家私募投资机构进驻厦门自贸试验片区,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获批筹建厦门自贸区支公司。
“金改”亮点三: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
“十二五”期间,泉州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重点,以深化金改项目化运作为抓手,为众多小微企业送去了发展的“活水”。
自泉州“金改”开展以来,不断增强底层自主创新,取得了不少突破进展和实效。在全国率先创新无需还本、直接续贷的“无间贷”金融产品,首开“续贷无需还本”先河,带动银行机构从贷款还款、贷款担保、审批流程等方面创新小微金融产品。
在石狮市设立全国首个县级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模式,设立晋江恒盛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和石狮市金融服务中心,形成晋江市“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和石狮市“政府主导”两种民间融资登记模式,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辅导服务。
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以信用信息为基础,以信用评级和政府增信为两翼,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目前,13.29万家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工作初步完成,“5000户重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建设取得成效,并具备数据批量导入、分类查询、集中展示等功能,有效打通银行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对接通道,破解银企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
除此之外,沙县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在“十二五”期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5年9月末已经实现农户建档评级全覆盖,金融机构对BBB级以上农户授信4.67万户,授信额度20.32亿元,贷款农户7772户,贷款余额15.98亿元,“小额便民支付点”建制村全覆盖,69个建制村组建村级担保基金,累计为4227农户提供贷款担保3.87亿元。(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