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日报 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福建海峡银行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使命,紧紧把握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以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的机遇,全面发力两岸金融、市民金融和特色金融,积极为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福建海峡银行董事长苏素华 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历史,总有一些特殊的事物、事件会成为坐标,并承载记忆,推动发展。 位于海峡金融商务区的28层福建海峡银行总部新大楼,历时四年建设,即将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屹立于闽江之畔。在15平方公里的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这座标志性建筑对于福建海峡银行的发展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继往开来,更是登高望远、迎新开拓。 回望,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批复同意组建地方合作银行。一年后,福州市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福州城市合作银行顺势而生。十九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福建海峡银行敏锐把握现代金融发展趋势,深入贯彻一系列发展战略,抢抓重要发展机遇,实现了成功更名、增资扩股、走出区域等一系列战略突破。截至今年9月末,全行资产达1,24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7.84亿元,增幅18.96%,约是成立时的38倍,在《银行家》杂志2014年度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中位列第47位。十九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使福建海峡银行在福州金融业改革创新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正体现市民银行本色,倾力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三农、服务社区市民,是一家城商行的职责所在。正如苏素华董事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福建海峡银行要坚持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紧抓两岸金融、市民金融、特色金融三大方面,争取做大、做强、做特、做优,立足海峡西岸,实现跨越发展。” 改革创新 我市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梦想在有福之州起航。时间回转到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批复同意组建地方合作银行。 马上就办,特事特办。短短一年后,1996年12月27日,在福州市原14家城市信用社和城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过增资扩股组建设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的前身——福州城市合作银行成立。 今天,当历史的烟云散去,让我们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这一艰苦卓绝的历程:福建海峡银行诞生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金融秩序整顿的非常时期,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融通资金的历史使命。 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浪潮中破茧重生后,福建海峡银行又迎来了一个个发展契机和高潮。成立近两年后,199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福州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更名为“福州市商业银行”。2009年10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福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又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并不是名称的简单变更,而是福建海峡银行厚积薄发的体现,更是其对自身发展的重新定位。 自2007年率先迈出跨区域经营的第一步——在漳州设立首家异地分行后,福建海峡银行在经营地域上不断突破,相继设立龙岩、宁德、泉州、莆田、三明、南平分行和首家省外分行温州分行,当前,厦门分行已进入试营业,机构在省内实现全覆盖。 除了分支机构和资产总额的不断增加,福建海峡银行的各项业务也在此期间蓬勃发展,“夺”得多个第一: 1999年,在全市首家推出储蓄卡、储蓄存折无须填取款凭条直接取款功能; 2000年,开通金卡直联POS跨行业务,成为福建省第一批开通此业务的金卡成员行之一; 2014年,资产规模成功突破1000亿元,机构网点超过70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在我省城商行中率先成功发行2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立足本土 驶上发展“快车道” 梦想从这里起飞。当前,福州成为全国首个集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的重点开发区域。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福建海峡银行将以拥抱海峡的胸怀实现第三阶段跨越,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深化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不断做大、做强、做特、做优。根据福建海峡银行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福建海峡银行明确提出“两岸金融、市民金融、特色金融”三大战略定位,同时明确了未来五年全行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 福建海峡银行董事长苏素华对福建海峡银行的战略定位,蕴含着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著作的《小的是美好的》的理念。作为福州本土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这既是促进福建海峡银行发展驶上“快车道”的重要“源动力”,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条道路,确实也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015年2月,我省首个以地方命名的金融产品——海峡·长乐周转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福建海峡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给予应急贷款支持; 5月19日,福建海峡银行支持设立的首支产业基金——福州交建股权投资基金在福州自贸片区内正式成立,重点投资于福州市交通产业基础设施领域; 7月29日,全国首笔来自银行的400万元寿山石质押贷款发放。这标志着福建海峡银行“点石成金”寿山石系列金融产品的落地,其覆盖了寿山石行业从创作到流通等环节的全方位融资方案; 当前,“小康贷”产品在永泰县试点推广,它将农村土地、农民、资源转化为资本,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多种助农授信业务,促进农民奔小康…… 一年多来,福建海峡银行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全行优势,进而带来的是一系列数字上的快速变化:今年1~9月份全行利润总额达9.08亿,较去年同期增长6.19%。全行资产达1,24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7.84亿元,增幅18.96%。 把握机遇 四年内实现规模翻番 新起点,新梦想,新征程。 当前,福州正处在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以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的机遇。福建海峡银行将怎样把握机遇,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增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作为“掌门人”,苏素华早已前瞻布局。 “对于未来五年,全行将争取在四年内实现规模翻番,利润增长快于规模增长。对此已有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概括地说就是‘五个一’。”苏素华介绍说,一个战略,即差异化发展战略;两个聚焦,董事会聚焦价值提升、经营层聚焦客户提升;三个定位,两岸金融、市民金融、特色金融;四个举措,做大客户群、做强立于不败之地、做特立足地方特色、做优以做低风险客户和优质项目;五点保障措施,即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组织架构与资源配置、实施人才驱动、推进科技强行和强化文化建设与品牌提升。 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福建海峡银行始终将自己置身于福建开放开发的发展大局中,在福州自贸片区设立的背景下,全行已经正式开启了“金融自贸区3.0时代”。“只有明确自身战略定位,不断提升自贸区业务,福建海峡银行才能把握机遇,实现与区域同发展。”苏素华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台优势,对此福建海峡银行也将以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分行为支点,重点围绕为自贸区内从事两岸业务、海洋业务等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并结合自贸区政策便利,着力在跨境资金双向投融资、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业务上取得突破。 回首来时路,过去的十九年,福州这座城市见证了福建海峡银行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和“金融梦”诞生到实现的激情岁月;今朝再向前,未来这座承载金融新梦想、拥有150多年金融史的名城还将继续见证福建海峡银行精彩传奇的延续。 福建海峡银行大事记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批复同意组建福州城市合作银行。 1996年:在福州市原14家城市信用社和城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经过增资扩股组建设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福州城市合作银行成立。 1998年:福州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福州市商业银行。 1999年:在全市首家推出储蓄卡、储蓄存折无须填取款凭条直接取款功能。 2000年:全市金融机构首家专门从事票据业务的“福州市商业银行票据中心”成立并开业。 2001年:在全国110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首家获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2002年:完成银行卡标准化系统改造,标志着福州市商业银行榕城卡正式加入中国银联。 2003年:汇路畅通工程——大额支付系统正式上线,基本实现了异地资金汇划“实时到账”,成为全国第三批加入该系统的商业银行之一。 2004年:资产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创历史新高。 2005年:作为小额支付系统试点行在全国第一批成功上线。 2006年:新一代电子化系统的核心业务系统和综合前置系统被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化和印制评审委员会评为2006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以及福州市科技进步奖。 2007年:在中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福州市商业银行在34家大型城商行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7位,在泛珠三角地区11家城商行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1位。 2008年:在2007年度全国银行间市场各项排名中,连续第六年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优秀交易成员”的称号。 2009年: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福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建海峡银行”。 2010年:小企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亿元,市场占有率列福州地区首位,居福建省前列。 2011年:首家省外分行——福建海峡银行温州分行正式开业,标志着打造“区域性银行”的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012年:正式获得金融IC卡发卡资格,成为福州市本地法人商业银行中首家获得人总行正式批复金融IC卡发卡资格的银行。 2013年:与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州市科学技术局签署三方合作协议,福建省首家科技专业支行——福建海峡银行福州科技支行正式启动运营。 2014年:资产规模成功突破1000亿元,机构网点超过70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指定合作银行”,这也是第一届青运会赞助级别最高的金融企业。(记者 福州日报陈为潮 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