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日报《金融周刊》■记者陈为潮丽雯林西晓玮清琴 开篇语:党的16大以来的10年间,福州人亲历和见证了金融业不断加快改革与开放的步伐。在高速成长与快速崛起的风雨历程中,金融业已成为福州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海西现代金融中心的轮廓也越来越明晰,并逐渐在中国的金融格局中显露“尖尖角”。 为了迎接党的18大,福州市金融办和福州日报,携手建行福建省分行、交行福建省分行、工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农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福州农商银行等22家主流金融机构,推出以“金融力量——助推福州科学发展新跨越”为主题的《喜迎十八大金融特刊暨福州金融10年发展蓝皮书》,全面展示福州金融行业1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10年间,福州金融行业脱胎换骨,成就连串“惊叹号”: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002年的1390.6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910.13亿元;金融业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首位;金融业实现增加值逾116.34亿元…… 现状:金融业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首位 福州作为海西区惟一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金融业市场份额稳居福建省首位。短短10年时间,福州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吸引了一批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引进来”: 2003年,兴业银行“走出”福建,晋升为全国性金融机构;2004年,华夏银行抢滩福州;2007年,平安银行进军福州;2008年,邮储银行福州市分行挂牌成立;2009年,浦发银行福州分行亮相榕城,年底福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 2010年,恒丰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及厦门银行登陆榕城;2011年,福州成立首家农商银行,福建海峡银行进军温州,实现首次跨省布局;2012年,福州第一家村镇银行——闽侯民本村镇银行开业;时隔140年,渣打银行将于今年年底重回福州…… 金融的集聚发展是发达城市的标志,反映出一个城市资本市场与经济的活跃度。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390.60亿元和1157.79亿元;上市公司18家;法人券商3家,证券经营部38个;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7.25亿元。 10年后,福州市银行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股票和基金交易量等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省首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6.34亿元,银行业各类机构39家,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7652.02亿元和6615.54亿元;保险公司主体51家,保费收入12.25亿元;证券、期货营业部各为82家和24家。 重点:福州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建设是建立海西现代金融中心的首要基础。目前,福州上市企业已达60家,后备市重点企业已达98家,基本形成了“挂牌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良好局面。 2011年8月17日,由市政府牵头创建、第一只表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指数的“兴证海峡指数”在福州正式发布。今年2月17日,市金融办召开“福州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推进会”,组织澳牛乳业等33家中小企业,与招行、建行等21家金融机构“无缝对接”。4月27日,市金融办联合福建省信息化局、福建银监局在软件园举办“软件腾飞金融助力——软件产业资金对接服务会”。 多层次资本市场,福州目前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10月,全国首个新型寿山石艺术品流通平台在榕开通,这是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以寿山石艺术品为主的交易机构。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峡股权交易所组建筹备工作已就绪,一期注册资本1.25亿元已到位,基本具备挂牌运营条件。 未来:福州崛起海西现代金融中心 去年披露的《福州市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专项规划》为福州金融业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十二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争取翻一番,达到350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015年的6%以上,保持年均15%的增长率。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市政府与工行福建省分行、农行福建省分行、兴业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举行“十二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获得近4000亿元信贷支持,助力福州大都市区建设。 “我们正全力打造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对于未来,福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兼金融办副主任林榕森充满信心,他介绍说,在不断优化提升五四路—湖东路为中心业已成熟的金融集中区的同时,着力推进福州海峡金融商务区建设。伴随着福州城市“东进南扩、沿江向海”的发展战略,在闽江两岸规划海峡金融商务区,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响亮、规模宏大、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金融产业集聚区。目前,已有9家金融机构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