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日报 昨日,在海峡金融商务区工地,记者看到,率先动工的建行大楼目前主楼地下室结构已经完成,现已进入主楼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今年底,主体结构即将封顶,2014年底,区内全部绿化将完成。建成后,大楼对外营业面积约1万平方米,市民可在这里办理所有银行业务。 当天,市政协各专委会、市金融办、福州日报共同组织政协委员把脉我市金融业发展。 打造海西金融集聚区 海峡金融商务区位于闽江北岸鳌峰片区,一期用地总面积952亩,具体位于闽江北岸长乐南路至海润滨江花园。根据2011年出台的《福州市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专项规划》,海峡金融商务区将作为福州打造海西金融集聚区的重点区域,成为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福州未来发展的金融、商务中心。 委员张章叨看到商务区的未来蓝图之后说:“这里区位优势明显,而且金融业形成规模,更有利于企业、个人办理各项金融业务。” 市金融办副主任林榕森告诉记者,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兴业银行总行、福建海峡银行、建行福建省分行、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招商银行福州分行、福州农商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已积极争取入驻海峡金融商务区建设总部大楼。 看到工地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委员项秀娥认为,海峡金融商务区是福州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服务意识是当前重中之重。 个性服务提升竞争力 随后,委员们来到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所在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在工作人员耐心提示下,市民正有序地办理业务。 在了解到兴业银行针对环保产业专门推出“绿色信贷”业务之后,委员胡锦标认为,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服务行业应加快自身改革,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合乎国际标准,按市场机制要求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尤其要灵活处理,有针对性地创新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他说。 委员徐燕和、王存奇认为,在当前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市现代服务业要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金融业支持是否“给力”、市场化投融资渠道是否通畅起着重要作用。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阻碍了对企业的金融支持。要加强金融业与主导产业的良性互动。如金融业可以凭借蓬勃发展的临港经济,以服务港口经济的金融创新为抓手,发展航运融资、保险服务,船舶交易等业务;或以保税港区为载体,创建离岸金融中心区,率先试点离岸银行业务和离岸再保险,进一步完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拓宽银企对接渠道 数据显示,2012年福州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7862亿元,全市共有金融机构(不含保险和证券机构)46家,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282个,共有4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全年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26.52亿元,增长10.1%。目前,我市金融业已进入良好发展态势。 针对我市金融业的现状,委员们各抒己见。委员项秀娥认为,应建立银企之间的信贷合作快速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缩短审批链条,提升办事效率。 中小微企业代表、委员徐燕和则认为,银行要想提升竞争力,应当灵活运用现金管理、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融资工具、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工具,拓宽企业项目融资渠道,着力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建立信用贷款机制,凭借企业主的信用来发放贷款,拓宽银企对接渠道,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打开另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