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维权全线出击 传递投资理财正能量 来源:福州日报《金融周刊》 导读:有人挂失他人手机号盗刷银行卡7000多元;老人到银行存款变保险,难退保求助110;中国人寿保单多达近80万页投保人详细信息“裸奔”在互联网上……随着福州金融业快速发展,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金融领域正在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美国2007年就有了相关立法。 在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虽然刚刚进入大众视野,但已经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形成了“1+3”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体系,分别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投资者保护局和保险消费者保护局。2月6日,银监会尚福林主席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监管者的重要使命。 在这样一个人人理财的时代,无论是理财产品销售的规范,还是金融消费环境的营造,都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的大工程。一方面需要发行和销售机构加强自律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治理,同时也离不开媒体的舆论监督和金融常识引导。 鉴于此,多年来,福州日报《金融周刊》一直借助党报金融维权热线0591—83345956以及本刊官方微博(http://weibo.com/fzrbcjzk)的平台,在为市民的金融生活答疑解惑的同时,还积极与相关监管职能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协调,曝光、解决了多起信用卡高额罚息、存款变保险、用户卡未离身遭盗刷、信用卡客户频遭保险电话骚扰、保险索赔被拒绝以及银行服务态度差等方面的纠纷和争议,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架设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尽心尽力提升了福州金融消费环境。 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其实是帮金融机构诊断问题;消费者的要求,其实是给金融机构出题目。在此背景下,福州日报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陆续推出“金融3•15”系列报道,聚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展示金融行业“千佳”文明典范,发布“福州诚信金融品牌榜”,传递投资理财正能量,为福州金融市场的诚信经营和稳健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链接:金融3•15曝光台 1、您可以给《金融周刊》的官方邮箱发邮件:fzrbjrzk@163.com2、也可以在新浪微博@福州日报金融周刊发送私信3、还可以致电本刊热线:0591~8334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