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金融网 从2013年6月,全国第一家社区银行在福州开业,到2013年12月,银监会277号文对社区银行监管细则“落地”,再到如今社区银行发展犹如星火燎原。银行业对社区银行的实践也从试水摸索逐渐成型。 福建无疑是社区银行发展的区域典例之一。除了“最早”开设,福建已经是民生、光大、兴业、浦发、平安等银行投入运营社区支行的全国密集区之一。截至2014年9月末,福建辖内共设立社区支行161个,单是福州地区已占据98个“名额”。 福建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向金福州专刊(微信号:jfz-fzrb)记者表示,经过1年多的发展,福建社区金融服务成效已显现:网点布局逐步优化,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加强,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风险管控能力逐步提升,社会责任有效践行。 满足客户需求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银行网点进社区缩短了服务距离,错时营业更符合普通市民的需求。这两点无疑是社区银行给客户带来的最直接和最直观好处。 来自福建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辖内共设立社区支行161个,占中小股份制银行全部网点(不含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大银行网点)数量的38.15%。社区银行向社区聚集、向城市周边延伸的趋势,完善了服务网络,改变了以往银行网点大多分布于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状况,缩短了对社区居民、小微业主的服务半径。 同时,社区支行营业时间为早上9点至晚上7点(或早上10点至晚上8点),并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据监测,社区支行每天下午5点至晚上8点服务的客流量占全天客流量的40%左右,填补了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空白,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 此外,社区支行还适应了中老年客户偏爱到就近银行网点面对面交流的习惯。据统计,社区支行中老年客户占比达50%以上,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业务转型成功 个人客户户均金融资产约为传统支行客户4倍 从社区银行的全国分布版图上看,福建这一经济大省已成为各银行投入运营社区支行的全国密集区。业务转型比较成功是各银行在我省布设社区银行数量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 光大银行海润滨江社区支行位于福州海润滨江社区,周边有近4000户居民。该行负责人孙烨介绍,该小区业主多为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甚至有些是来自八县的水果、干货个体户。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该行推出了社区支行专属的“业主贷”,居住在社区银行附近小区的业主,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到最高30万元的个人贷款。目前小微与个人贷款投放已超过20笔,总额达3000万元。 无独有偶,民生银行社区银行已于近期推出了一系列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包括汽车消费贷款、家庭综合消费贷款、消费性微型贷款等。而兴业银行的“社区贷”也已在省内社区银行全面推广。 福建银监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社区银行已成为服务零售和小微业务的新渠道,这不但拓展了银行的零售与小微业务,也为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在我省全辖,截至今年9月末,社区支行个人客户综合金融资产余额99.51亿元,网均7898万元,个人客户户均金融资产约为传统支行客户的4倍;储蓄存款余额35.98亿元,网均2856万元。53家社区支行开办了小微与个人贷款收单业务1094笔,网均20.64笔,个人与小微业务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金融普及 向居民提供免费咨询合计6261次 今年8月至今,由福州日报、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福州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眼健康义诊活动”相继走进浦发、兴业、民生、光大银行社区银行,为居民提供免费眼健康检查以及金融知识普及,获得了附近居民的点赞。 除了送金融服务上门,社区银行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组织名医问诊、健康咨询、节假日送温暖、为环卫工人供水……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在这些“小店”里陆续展开。“以前需要特别组织专场活动,进行消费者权益知识普及。现在依托社区银行,已构建起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常态化机制。”福建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结合“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万里行”等活动,各银行以社区支行为平台,联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开展金融知识沙龙、反假币、反洗钱宣传;截至2014年8月末,辖内社区支行向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合计6261次,累计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活动1130场次,有效提升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福州日报 陈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