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前景担忧
2015年8月4日 上午11:06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苏诗钰
“央行[微博]发布的非银行支付管理办法将使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产生担忧,从而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31日,央行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网络支付进行了限额管理,规定每个客户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每日累计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对综合类支付账户、消费类支付账户分别规定的年累计20万元、10万元限额。同时,其中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仅指存在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虚拟账户,《办法》对于第三方账户开立、转账都做出严格的限制。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热捧,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公司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业界预计,未来支付机构的“互联网+”道路将迎来一道考验。
目前,《办法》的两项条款受到的争议较多,一是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其二,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的,转出账户应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办理或者变相办理现金存取、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业务。
“此举主要是为降低第三方支付风险,同时重新定位第三方支付,整顿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功能。但相关条款的出现,将打击第三方支付的创新性,对资本市场和创业板均不利。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分支,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严管态度不仅会直接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产生一定阻碍,还会降低投资者对其他互联网金融板块的发展预期。”边晓瑜告诉记者。
华泰证券(19.20,0.09,0.47%)非银首席分析师罗毅表示,《办法》明确大额消费将不能走网络清算通道,需要回归银联,直接减少支付机构的资金沉淀。同时,要求每个账户的开立需采用3种至5种以上方式进行交叉验证,增多验证程序将使支付机构丧失大量潜在用户。第三方机构收入规模将呈现下降,依靠理财销售业务盈利的空间将变小。
“《办法》发布以来,不论是消费者还是业内人士都有较多不满之处。未来政府或对相关条款进行适当修改,如单日累计金额限制等,但加大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力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边晓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最新文章
-
铮铮誓言 铭“宪”于心——福建金融监管局三级联动组织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福建金融监管局立足新机构、新使命、新职责,在省局、分局、支局三个层面联动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宪法宣誓 12月5日上...
- 光大银行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 累计投放贷款超120亿元
- 安愉养老 兴福相伴 | 兴业银行福州分行举办安愉俱乐部福建老年大学专场活动
- 福建省银行业“走近个人养老金”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 解锁用卡新体验 兴业银行创新推出“熊猫基地和花借记卡”
- 兴业银行获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上市公司2023年报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
- 兴业银行助企成功落地现金要约收购
- 宁德金融监管分局:深入实施“四新”工程,当好地方乡村振兴同题共答者
- 平安产险福清中心支公司:冬藏万物 暖意入怀
- 平安产险福州中心支公司: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网友留言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