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金融网

A股又创历史!交易仅13分钟收盘,熔断机制到底保护了谁?

2016年1月7日 下午5:08

从2015年史无前例的股灾中刚刚回过神来的股民们,进入2016年,尚未回过神来,接连被两根大阴棒砸晕了头。1月4日,沪指暴跌6.86%,史上第一次熔断,1月7日,沪指再度暴跌7.32%,一周内第二次熔断,A股全天仅仅交易了13分钟

 

今天9点半开盘,意料中的低开。仅12分钟后,9:42,沪指跌5.16%,沪深300指数跌5.27%。触发一度熔断,停牌15分钟。9:57恢复交易,而仅仅1分钟之后,直接触发二次熔断,A股停牌至收盘,创历史最快记录。目前沪指报3115.89点,跌7.32%;深成指报10745.47点,跌8.35%;创业板报2254.52点,跌8.86%;沪深300报3284.74点,跌7.21%。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细节是,按照上交所发布的公告,“……按照上交所交易规则,指数在触及阈值后即启动熔断……其间市场仍有部分交易,两次熔断启动后分别至09:43:02和09:59:09还有交易。”也就是说,交易系统本身还不完善。在交易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推出熔断机制,是在拿市场做小白鼠,拿股民做牺牲品吗?

本是从股灾中吸取教训的熔断机制,却未能让股民们免于恐慌,反而制造了更大的恐慌和更大的暴跌。2016年开年一周,A股暴跌11.96%,创造史上最差开局。

我们不禁要问,熔断机制到底保护了谁?熔断机制,到底有没有作用?要不要废除?

凤凰财经调查显示,超八成股民认为熔断机制并无卵用,并没有保护股民。

  • 一个空头的独白:熔断将降低做空成本放大恐慌

这是1月4日熔断后,港股那点事发表的署名NEO的文章:

如果我说今天是做空A股的黄金时间,你也许会批评我马后炮。但我确实年前就做了这个计划,尽管我没有实施。但我还是想把这其中的逻辑说清楚,让市场和管理层亡羊补牢,其犹未晚。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如果说真有什么规律的话,那就是每一次政策的变更,每一个新政策的推出,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写中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而游戏规则的改变,每一次都成就了那些能从新规则中敏锐地捕捉到机会的人。

真正赚大钱的,都是靠利用游戏规则的人。

我不知道管理层在一个T+1且有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推出熔断机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也不想吃着投机市场的钱去操管理层的心,一条闻到血腥味的鲨鱼,首先要做的是扑上那块已经漏血的肥肉,不是么?如果把整个A股市场比喻成一块肥肉,那当下这块肥肉上浓烈的血腥味会源自于哪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A股市场本身参与者高得令人发指的同步性!而这种同步性会在熔断机制无法卖出的恐慌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与放大!

在去年疯狂的一年里,这个疯狂的市场上演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再跌停等各种令人目瞪口呆的走势,很可惜,这个市场上99%的人,只是把他们的精力,放在如何去编段子,而不是去寻找其背后的机会。股价的同步性背后实质上是市场参与者自身高度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意味着整个市场的参与者在面对一个趋势出现的时候,全部放弃了自身思考的能力,把自己的所有行为和决策建立在对趋势的无脑追随下。不管是在高楼大厦里面那些西装革履的所谓“专业投资者”,还是蹲在营业部外面看大屏幕的贩夫走卒,在疯狂的市场先生面前,他们全都乖乖地交出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思考,然后俯首帖耳地跪倒,恭恭顺顺地伸出自己的脑袋,任由市场先生像一个冲进羊圈的骑士,一个个地把他们收割。

A股市场参与者高度的同步性只是构成一个空头供给策略最坚实的地基,但是整个熔断机制出来之后,将会这个坚实的地基上发挥出恐怖的杀伤力——这就是我为什么思考要在熔断首日放空的原因。

很简单,同步性只能驱使羊群往一个方向走,并不能保证羊群只往一个单一的方向走,如果有外力将羊群从原来的方向引导到反方向,那么在这个T+1的市场,将会更惨烈地反嗜原来的头寸,所以,在熔断机制没有出来之前,制作羊群的踩踏其实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但是现在到了7%直接整个市场停掉,那么,将会把今天的方向全部,彻底,毫无保留地固定住,那就是,羊群再想往回走,已经不存在任何可能性。

因为回去的路已经被熔断机制彻底封死!

同时,这个机制的推出,将进一步降低做空和跨市场套利的成本。就拿今天整个A股市场的走势,可以看到,在跌破3%之后,整个市场的成交量开始明显下降,但是在中午快收盘的时候再次放量下跌,而下午第一次因为下跌5%导致熔断之后再跌到7%,只花了不足7分钟。

这就意味着,只要市场某天一旦产生了3%的自然跌幅的时候,立马可以用少量大单直接砸到5%,而一旦达到第一次熔断,市场的恐慌效应将会立马扩散到整个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头上,这时A股市场参与者高度同步性这个特征将开始举起屠刀,发挥它的恐怖的杀伤力,无数的人将会在第一次熔断恢复之后不计后果地抛售股票,使得整个市场直接进入第二个熔断,然后,Game over。如果说跌停板制度下跌停,那么即使是跌停,整个市场还是可以交易的,但是第二次熔断将会让所有交易停止.——这种被关毒气室的恐惧,足以让任何人崩溃。

证券市场最大的恐惧,不是来自亏损,而是来自不可交易。

制造一次7%的下跌,实质成本只要2%,这就是熔断机制带来最明显的无风险收益。如果碰巧还有诸如人民币贬值,大股东市值解禁,PMI数据不及预期等推波助澜,那就是多年不遇的黄金做空时机。

之所以说无风险,还因为熔断给A股带来的另外一个巨大的改变:A股的T+1,对于做空者而言,变成了事实上的T+0。如果你是做多思维,你永远体味不到这个变化。

很遗憾的是,跨几个市场的我天生就是做空思维。所以我是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漏洞:它将能让空头从多头身上赚钱的风险降到最低。

原因很简单:如果利用恐慌大肆做空,市场因为熔断而停市,市场当日将不可能再翻盘,哪怕政府想救市都只能望天兴叹。这等于空头胜利的果实由于市场的停止交易,完好无损地保持了下来,而绝无任何反转风险或者爆仓可能。当天因为T+1制度限制无法兑现的头寸,可以平滑过渡到第二天再轻松出清。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使得市场是单方面授予了空头T+0的权限,让做空可以更加肆无忌惮。

如果在布局股票市场的同时,在期货和港股市场进行跨市场套利,我相信,收益将会更加可观。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就是知道。

看着屏幕上红红绿绿的曲线,我知道背后是无数的呐喊,是无数哀嚎,但是此刻我脑海里只有《三体》里面面对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留下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希望我们的证监会再推出新的政策时,能够谦虚地听一下,市场的声音。(港股那点事)

  • 机构:A股熔断机制制度上存在不合理性5%阈值太低

1、基本面仍存在1月上旬的大幅解禁压力及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的因素影响,使得A股市场从12月最后几天至今下跌。今早看资金面相对以往年初也偏紧,也许和贬值造成资金流动性压力增加,资金外流有关。

2、时间截点上面度过了12月底的各种排名时间,机构的操作上会更加灵活。在相对排名的压力下,大家会不急于对看好的股票加仓,而是要等待趋势明朗后进行跟随操作,更加助长助跌,从今日下跌幅度看,机构的仓位不低。

3、制度上存在不合理性:

A、市场在5%到7%这段时间很短,比如有些优质的小股票跌停了,没有熔断机制的作用下,可能会有价值投资者抄底,但存在熔断机制时,买盘会考虑可能触及熔断机制,明日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买盘就不会急于抄底,宁愿等到明天,造成的结果就是当大盘跌到5%时,再向7%走是很容易的。在这种熔断制度下,相当于会将很多卖盘的压力一天一天往后推,大家都会想等卖的力量出清为止。可能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下跌。

B、美国历史上的熔断机制触发的情况也不多,美国股市是实行t+0同时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而A股是既有涨跌幅限制,又有熔断机制,同时又是t+1的。这种制度组合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历次A股大跌时个股的联动性很强,这样就使得一旦触及5%熔断线后,制度上就掐掉了先跌停的股票翻身的机会。

C、中国的熔断机制一级阈值和二级阈值之间距离太近,且一级阈值太低,中国跌5%以上的交易日占比全年并不少见。

4、市场传言有保险公司集中抛售,三家己禁止买入,因严査举牌资金合规性,所以很多公司为避免麻烦把百分之五不到的都抛了。但该条原因的影响程度尚待进一步了解。或许是潜在的巨大风险。

无论从基本面上(汇率,解禁),制度面(不合理性),传言层面(险资事件)。预计短期的波澜仍会延续,春季似乎要先砸个坑再启动新的行情,短期底部区间已经接近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的下限,待恐慌情绪逐渐避过,投资机会将现。(长城研究–宏观策略)

  •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二者重合度高,没必要同时存在

无界财富COO刘忠岭: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问题何在

参考西方成熟国家经验,熔断机制确实是有必要的,但中国市场早就有涨跌停板制度,市场持续暴跌的话,很大比例的股票都会跌停,如2015年6、7月份的爆跌,几千只股跌停,实际上,涨跌停板制度就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熔断机制的作用。

中国的监管层向来都具有父爱主义情节,涨跌停板制度就是其一。涨跌停板制度出台时名曰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但实际呢,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批专门炒作涨跌停股票,赚中小投资者钱的投机者。涨跌停板制度在有些时候会助涨助跌,扭曲证券价值,妨碍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在股市大跌时,涨跌停板制度让市场流动性枯竭,反而会加剧下跌。比如在2015年6、7月份的大跌,市场出现恐慌的过程中,由于强制平仓和主动降杠杆等原因,导致股票大量跌停,市场流动性枯竭。在股票处于涨停板状态时,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投资人(即散户),很容易认为公司可能存在重大利好,或者存在庄家以资金优势拉抬股价的行为,这增加了散户跟风买入的吸引力。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的,没必要同时存在,废除涨跌停板制度,只保留熔断机制比较合理。网上有人说“我们都结扎了还学美国戴套”,是有道理的。

熔断机制5%和7%的触发线过低,可能会加速市场下跌

首先,熔断机制的第一道门槛5%,是很容易触发的。在指数跌幅较大时,由于对熔断后市场停止交易的恐惧,可能会加速达到触发熔断的点。一旦触发5%的门槛,熔断休市,流动性瞬间枯竭,大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担心无法卖出股票而在大跌时抓紧抛出股票。

其次,第一次熔断门槛5%到第二次熔断门槛7%之间仅有2%的幅度,这个幅度太小,太容易达到。且一旦达到,在当天便停止交易直到休市。这会给人很强的对于第二次熔断的预期。若触及5%的熔断门槛,停止交易15分钟,然后开盘,很可能会短时间再次触发7%的熔断门槛,即导致5%+2%的跌幅。

再次,由于A股的T+1制度,买入者与卖出者的态度是不同的,买入者在买入时往往比卖出者在卖出时更谨慎。试想下,在触发熔断的市场状况下,潜在的买入者多数会在即将触发熔断时和熔断开盘后趋于观望,因为买入股票后当天无法卖出,要第二天才能卖出。而卖出者则因担心无法卖出而趋向立即卖出股票,反正卖出也能当天买回来。这样也会加速熔断,尤其是二次熔断的产生。

A股的熔断机制5%、7%的触发线,相较于美国标普500实施7%、13%和20%的三道槛,要窄很多。5%和7%的触发线是过低的,在有些时候会限制市场的流动性,对市场有损害。熔断机制是可以设的,但触发线最好参考西方成熟市场,设置高一些,以避免触发线过低带来的不利影响。

  • 投行:熔断机制或将微调

德意志银行认为,未来数月决策者可能微调熔断机制,理由如下:

1.现实操作当中,熔断机制限制了流动性从而可能放大市场波动

2.在已有10%涨跌停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5%/7%的熔断门槛,会加剧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枯竭的担忧

3.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大多代表传统经济,未来宏观形势和决策者可能对股市交易产生更大影响

  • 熔断机制,微调还是取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发表博文称,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从交易机制保持市场稳定。但熔断机制是否可以减缓市场波动结论不一。而在T+1市场实行熔断机制,交易数据显示的结果是加剧了流动性危机风险。此外,林采宜认为,在已实施涨跌停板制度的中国股市,实施熔断机制,会过多干预交易将影响市场效率。

私募大佬但斌更是直接表示,建议取消熔断机制。其认为,否则流动性会消失,市场会出大问题。

“两级熔断机制的制定是股灾里的一个仓促之举,既缺历史层面的调研,又缺实操层面的考虑。熔断机制本意是控制下跌,实际上则会把不跌停的股票硬打成跌停,原因就是磁吸效应,就是群体对流动性的恐慌。” 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向记者表示。

康水跃认为,熔断机制的推出应该考虑到涨跌不对等这个现实问题。“决策层取消熔断机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修改,建议修改为‘跌幅阈值7%,涨幅阈值5%,跌幅触及5%不熔断,涨幅触及5%即熔断’。”其表示。

市场分析人士老艾表示,而且任何制度都是双刃剑,无所谓好坏,就如同涨跌停和T+1制度一样,同样是有利有弊。任何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保障公平,让机构和散户处于对等地位,虽然目前已改进了很多,但仍然没有完全实现!

今天管理层又没有出手救市,由于过快触发熔断,想出手救市都来不及,反而还不如去年股灾时的表现。

呼吁立即废除熔断,恢复交易!把交易还给市场!让市场自己作出选择!这才符合管理层减少行政干预,走向市场化的方向!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综合港股那点事(hkstocks)、长城研究–宏观策略、无界财富、21世纪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留言已有0条评论